翡翠毛料中的“癣”是什么?

2023-09-01

当我们在观察翡翠原料时,会看到皮壳表面上出现一些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呈黑色、深绿色或灰色的印记,在翡翠行业中,这些印记被称为“癣”。

“癣”在原石外皮上有边缘、有层次、有走向,是一种与翡翠绿色有关联的表现特征,是铬离子的提供者,俗称“癣吃绿”或“绿随黑走”。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癣”是在翡翠内部不同矿物过长期风化作用后在翡翠毛料皮壳上表现出来的不同颜色的斑块状区域。

癣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碱性角闪石,通常呈柱状、纤维状集合体,呈靛蓝色、蓝黑色,往往围绕辉石、尤其对硬玉呈边缘交代或完全交代,与皮壳周围的物质有明显的颜色变化。

角闪石类矿物的存在与翡翠绿色在成因上有关联,所以角闪石类矿物风化形成的“癣”往往意味着翡翠内部可能会有绿色,角闪石呈深绿色,由于颜色很深,看来接近黑色,经微风化则呈灰色,形状为长柱状。

由于平行柱面有两组解理,所以看起来有光亮,若经风化,表面就会变得暗淡无光了。

若玉石表面的晶体恰好平行,我们观察的平面为长柱状,即柱状角闪石晶体平卧于玉石表面,行家称之为睡癣,因为大多只停留在表面,里面没有,所以影响不大。

但若柱状晶体与表面垂直或斜交,我们观察的平面则为点状,角闪石晶体像一颗颗钉子钉进去,看似钻进翡翠肉内,称之为直癣,里面可能对翡翠质量有影响。角闪石晶体可精可细,可长可短,角闪石小晶体为细黑点,所谓“小黑点癣”。

若分布面积太大,制成品时很难避开,则对翡翠质量影响较大。所以“癣”的存在对翡翠绿色和种水具有引导性又有危害性,有癣蚀绿,有癣下高绿,有癣下化底,还有癣蚀黑底。

- END -

294

联系电话:0692-6996066
电子邮箱:rlrjgtc@126.com
总部地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瑞江路95号38栋

Copyright © 2023-2030 瑞检国际金银珠宝检测院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14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