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皮壳上的“蟒带”
2023-05-13
在翡翠中,“蟒”是一种描述翡翠原料的术语,是指翡翠中的绿色条带在风化壳的表现形态,是翡翠皮壳上出现的与其他石皮不同的条状、丝状、点状、块状的风化残留物。
一般呈凸起的曲折细脉状分布在风化壳表面,犹如一条蟒蛇盘卷,是判断有无颜色及颜色分布状态的 一种依据。翡翠的成岩成矿有着不同的时代,形成了结构、成分上的差异,这就导致了硬度不同,在风化过程中产生差异风化。
一般细粒致密结构比粗粒疏松结构抗风化能力强,绿色部分比无色部分抗风化能力强,所以与无色、浅色粗粒疏松结构的基底相比是细粒结构的绿色部分凸出来,形成蟒带。
翡翠的绿色条带多是成岩期后改造的结果,成岩期后改造首先是 在应力作用下硬玉岩变形、破裂,而后含致色离子的热液侵入,进行离子交代,形成绿色条带。
所以说有色条带多是变形破裂带,而这一破裂带又继续在应力和热液作用下发生了揉皱 和重结晶,形成了一条结构致密的弯曲翡翠色带,反映在风化壳上。蟒带的形态、颜色、走 向、倾向是判断翡翠绿色变化的重要标志。
带状蟒
在玉料的中部或者靠近中部,有隐约可见的与两边皮壳的沙性不一样的、较细微凹的痕迹呈带状分布,有的可环绕或者绕大部分玉料分布,带子可在不同部位有粗细变化,此时注意蟒上是否出现松花。
白蟒
翡翠在原生矿形成过程中,局部钠铝辉石结晶受后期热液作用,局部结晶颗粒变成细条带状(有方向性的热液作用),当这部分玉石原生矿被破坏成块状,受风、雨、冷热变化、滚动过程中磨蚀等作用后,表面因不同细度(粒度)的钠铝辉石在表面形成的差异风化而显出来的一种现象。
黄蟒
与松花很像,在喷过水的毛料上看到稍微凸起的一片且有细小松花,此类蟒出现时若玉料是白砂皮、黄砂皮,则切开后可能有色但浅而不浓,在黑料上因表面色暗,常被风化壳所掩而极难辨认出。
卡三蟒
一个场口的一种蟒带的代表特征,在一种半山半水的风化砂皮玉料中出现,其特点是在靠近向上的一面风化后,表皮受冲刷作用而出现表面砂皮变薄,底面砂皮变厚的现象。
砂皮上的蟒带中由于差异风化而将较软部分冲刷掉,形成麻点状小凹坑。有这种蟒带的玉石毛料,赌色的成功率很高。
有时在玉石毛料上见到一层像卡三蟒的现象,这时要仔细研究,可能属于膏药形态的蟒或者松花,切开后里边没有色,最多形成较薄的一片色。
带状松花蟒
蟒上布满小松花,玉石毛料上松花组成带状,使人误认为是带状松花,实际是翡翠原石在后期热液作用中,含铬的钠铝辉石成带状融入,有松花部分即为铬元素交代部分。
铬元素加入,加之热液作用,使部分钠铝辉石呈条带状分布。
当其成为风化玉石毛料后,有铬的部分被风化成带松花的蟒带,此时,若玉料肉好必成好玉料;若玉肉干,蟒带处会呈现出淡水的比其他地方好的带状玉肉。
一笔蟒
只在玉石毛料上局部出现,忽然消失两端,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若同时随松花,则可能内部有极小部分带色或者种好。
- END -